找到相关内容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杨岐宗禅诗

    。是非名利浑如梦,正眼观时一瞬间。 《古尊宿》卷22《法演》 至人忘心不除境,愚者除境不忘心。摒除外境,不能静心,即使居住在深山,也如置身闹市般繁杂;心定神凝,不除外境,即使置身在闹市,也似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346909.html
  • 皇帝与和尚(1)

    愚者不信佛教因果,更不知一部二十五史就是因果的写照。当初梁武帝在齐国任大司马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,不久便受禅即皇帝位。  梁武帝得齐位是如此,陈主得梁位也是如此,其他如隋文帝等亦是如此。  堂堂一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647605.html
  • 释见一著: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(2)

    参考。  页217  此说日后为雍正著作《拣魔辨异录》时所引申以批判汉月,其云:  魔忍父子错认定盘星,谓五家各立宗旨,遂谓大鉴以下裂为五宗,盖惑于“一花开五叶”为五宗灵谶之说。既被所愚,还以自愚者...

    释见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947886.html
  •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

    ,就轻视恶。  水一点一滴地落下,水瓶也会被装满。[309]  虽然微小,但是持续地累积,愚者也会充满了恶。  不应认为“那不会对我产生果报”,就轻视善。  水一点一滴地落下,水瓶也会被装满。  虽然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4.html
  • 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“拣魔辨异”评析

    还以自愚者愚人。不知宗有五、性岂有五耶?一花开五叶,与五宗有何交涉?又谓五宗言诠虽异,未有不因事建立者。夫实际理地不立一尘,岂有因事而建立宗旨之理。一事立一宗旨,何止五宗?…&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448174.html
  • 关于“禅”与禅宗的反思(1)

    三是有《楞伽经》作依据。如该经说:“言说别施行,真实离名字。分别应初业,修行示真实。真实自悟处,觉想所觉离。此为佛子说,愚者广分别”。“我谓二种通,宗通及言通。说者授童蒙,宗为修行者”。这就是说,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450127.html
  • 试析“无我”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

    男女情欲的束缚而达到尘心出染、自在解脱,在《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》中有僧人僧迦摩舍弃其妻而出家,妻之老母欲劝他回心转意,僧迦摩回答老母:“有男有女者。愚者所习行。我常无我身。岂有男女哉”(注21)何等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7.html
  • 禅门不可欺 (3)

    禅门不可欺 (3)  至于要不要“把观念导正为是‘并立文字’的法门”,禅门中人亦有权保留自己的意见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善知识!内外不住,去来自由,能除执心,通达无碍,能修此行,与般若经本无差别。善知识!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、大小二乘、十二部经,皆因人置。因智慧性,方能建立。若无世人,一切万法本自不有。故知万法本自人兴,一切经书,因人说有。缘其人中有愚有智,愚为小人,智为大人,愚者问于智人,智者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851368.html
  • 试析雍正在《拣魔辨异录》中对汉月法藏的批判

    宗”,又引来雍正一段诃斥:   魔忍父子错认定盘星,谓五家各立宗旨,遂谓大鉴以下裂为五宗,盖惑于“一花开五叶”为五宗灵谶之说。既被所愚,还以自愚者愚人,不知宗有五,性岂有五耶?一花开五叶与五宗有何交涉...

    释圣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5251743.html
  •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——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(1)

    损目足身体。若有愚者,本来眼明,闻说盲眼亦可安度彼岸,并不登船,反而自坏其眼,岂可怪罪于船主。  闻佛慈不嫌一切恶人,并不信入本愿,反而放纵为恶者,是自漏于本愿救度。  四、 问:本愿念佛...

    释圣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852192.html